5月8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向27個成員國發去了一份調查報告,“認定”中國光伏產品莫須有的傾銷“罪名”,將貿易保護的大棒揮向了歐洲光伏市場上的最大出口國——中國。
6月4日晚,歐盟委員會不顧18個成員國的反對,宣布自6月6日起開始向中國光伏電池和關鍵部件征收11.8%的臨時懲罰性關稅。此為初裁的第一階段。
這一稅率相對于歐盟委員會此前所提出的平均47.6%的稅率有所降低,但兩個月后,如果中歐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此后4個月中,稅率將升至47.6%。此為初裁的第二階段。
而初裁執行期過后,今年年底如果兩方依然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歐盟將進行最終裁決,只要得到多數成員國的支持,就能做出在未來5年內執行更高關稅。
未來兩個月的談判將會決定此次貿易爭端的走向,決定中國150多家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命運,涉及到210億美元的貿易出口額和中國70%光伏產品的市場歸屬。
商務部有一套四體聯動機制
在歐盟委員會公布初裁結果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出現在了新聞發布會的講臺前。
沈丹陽說,中國政府的三個態度沒有改變。“第一,堅決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態度沒有改變。因為這種征稅措施是不公正的,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第二,堅持通過談判、磋商解決貿易爭端的立場沒有改變。第三,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和企業利益的決心沒有改變。”
沈丹陽恐怕都記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站在中外媒體前,反駁歐盟的貿易保護行為。
2012年9月,歐盟正式發起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同年12月,歐盟啟動了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
歐盟啟動雙反調查后,中國政府立即開始了應對和交涉工作。有關人士表示,中國商務部有一套應對貿易摩擦的四體聯動機制,一旦有貿易摩擦發生,就要求商務部、地方商務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四方開始保持密切的溝通。
“我們的企業在應訴中表現得越來越成熟。”中國最大的機電類商會組織——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中國機電商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中國機電商會是中國光伏企業對歐盟雙反進行抗辯的牽頭組織單位。
2012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國機電商會兩次組團參與歐盟的聽證會,并進行了抗辯。在應對歐盟雙反上,中國機電商會有三項主要工作:第一,組織企業搜集數據,進行法律抗辯;第二,通過推動雙方之間的行業合作,化解摩擦;第三就是公關游說。“我們一直在跟歐盟相關方面保持聯系和溝通,比如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德國光伏工業協會、德國能源署等,也給歐盟成員國寫信闡述我們的觀點,跟歐盟的議員、歐盟成員國在華使館溝通,希望他們了解這個案子的真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充分考量雙方的經貿合作關系,反對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中國機電商會有關負責人說。
事實表明,中國機電商會的游說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次歐盟雙反調查和初裁過程中,歐洲產業組織為中國應對歐盟制裁創造了好的輿論環境。
此次歐盟雙反調查中,有150家中國企業應訴,歐盟最終抽取了7家。這7家企業將向歐盟提交相關的材料,配合歐盟核查,并擁有申請參加聽證和抗辯的權利。中國光伏龍頭企業中,英利成為應訴方,阿特斯沒有被抽中。
英利爭取到了參與各個應訴環節的機會。填寫歐盟委員會的問卷,向歐盟委員會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再到準備應訴和抗辯的數據、材料,配合中國機電商會做談判準備,成為英利現階段的重要工作。
“以前,在面對雙反問題時,很多中國企業不去應訴,如此,歐盟委員會就采用了起訴國的數據,根據這些不客觀、不真實的數據征收高關稅。”英利綠色能源法務部總監樊振華告訴記者,“在應訴雙反案件的時候,如果企業積極參與,就有可能爭取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如果不參與,有可能被迫接受一個非常高的關稅。”
企業和政府、商會之間進行了最密切的配合。“不只是英利,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任何情況下,商會需要相關材料,我們都是第一時間去做相應的準備工作。另外,企業會主動把掌握的信息、分析報告定期和商會做一些溝通和匯報。”樊振華對記者說。
中國政府對歐盟雙反更是快速反應。隨著案件不斷地推進,今年以來,中方交涉愈發密集,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多次與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通電話,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鐘山、副代表崇泉多次率團赴歐磋商,商務部工作層與歐方開展技術層的磋商。“對這個案子,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工作。”沈丹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