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立雙積分政策,到提升貸款發放比例,再到多個城市正式啟用專用號牌等,近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連迎利好消息。專家表示,得益于持續的政策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出現了快速增長。按此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輛。目前,國內外汽車企業紛紛擴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和生產,未來這個領域的競爭或將有所加劇。
完善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連發
在去年年底上海和南京等5個城市試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基礎上,近日,四川成都、河南鄭州、安徽合肥等12個城市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記者了解到,根據此前規劃,預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所有城市都將全面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今年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尤其是最近兩個月,產業政策體系在加速完善。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了《“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發展壯大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并成為支柱產業。《方案》要求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辦法》推出了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等雙積分政策,逐步取消購置補貼。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2020年分別為10%、12%。
11月,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分別為85%、75%,均高于傳統動力汽車5個百分點。兩部門表示,調整汽車貸款政策旨在提升汽車消費信貸市場供給,釋放多元化消費潛力,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經濟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貸款比例有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發揮市場主導作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國家汽車強國的突破口。而近期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不斷出臺,體現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導向和支持。
擴張新能源汽車產銷高速增長
上述負責人表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測算,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輛。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張迅速。中汽協的最新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呈現高速增長,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2萬輛和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9%和106.7%。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另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的50%。
根據多部委此前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確定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多個業內權威報告分析稱,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有所進步,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持續的政策支持和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如果照此趨勢發展,到2020年200萬輛的產銷規模的目標很有希望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國家層面接連發出政策紅包外,各個地區也在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根據山西省日前公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該省到2020年,電動汽車產能要達到3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要成為山西省汽車產業發展龍頭。而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該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項方案,提出三年全市新上牌新能源汽車3萬輛的計劃,到2019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達4.8萬輛,新建充電站600座,充電樁6.7萬個,滿足7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但是,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提醒,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掣肘,如政策預期不明確,補貼政策滯后,很多地方尚未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不太方便;市場后勁不足,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在幾大限購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戶購買意愿不高等。
展望中外車企積極布局新能源車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限行限號、補貼等多重作用下,自主品牌占領了國內新能源汽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比亞迪、知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上汽榮威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上領先。
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國內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近期在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上表示,將在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長安汽車也成為首家亮出停售燃油車時間表的車企。
與此同時,國內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能力也在逐漸變強。江淮汽車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與應用推廣的企業之一,通過“迭代研發”,江淮汽車已識別、攻關和積累了多項電動車核心技術,形成了產品正向開發能力。
另一方面,受到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強勁的影響,國外車企也紛紛加大在中國地區的投資和生產。記者了解到,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到2020年向中國消費者提供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150萬輛,其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電動出行領域直接投資超過100億歐元。日本豐田汽車為了響應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已經和兩家與之合作的中國企業開始共同研究生產純電動車,并最快將于2019年開始銷售。德國戴姆勒近日也宣布將向中國市場投資6.8億歐元,用于擴大電動車及電池生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歐美日各汽車企業面對中國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厲兵秣馬積極備戰。各國車企緊密跟蹤中國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政策,并積極做出調整和應對。未來,國內外汽車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競爭或將加劇。
完善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連發
在去年年底上海和南京等5個城市試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基礎上,近日,四川成都、河南鄭州、安徽合肥等12個城市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記者了解到,根據此前規劃,預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所有城市都將全面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今年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尤其是最近兩個月,產業政策體系在加速完善。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了《“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發展壯大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并成為支柱產業。《方案》要求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辦法》推出了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等雙積分政策,逐步取消購置補貼。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2020年分別為10%、12%。
11月,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分別為85%、75%,均高于傳統動力汽車5個百分點。兩部門表示,調整汽車貸款政策旨在提升汽車消費信貸市場供給,釋放多元化消費潛力,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經濟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貸款比例有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發揮市場主導作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國家汽車強國的突破口。而近期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不斷出臺,體現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導向和支持。
擴張新能源汽車產銷高速增長
上述負責人表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測算,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輛。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張迅速。中汽協的最新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呈現高速增長,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2萬輛和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9%和106.7%。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另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的50%。
根據多部委此前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確定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多個業內權威報告分析稱,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有所進步,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持續的政策支持和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如果照此趨勢發展,到2020年200萬輛的產銷規模的目標很有希望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國家層面接連發出政策紅包外,各個地區也在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根據山西省日前公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該省到2020年,電動汽車產能要達到3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要成為山西省汽車產業發展龍頭。而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該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項方案,提出三年全市新上牌新能源汽車3萬輛的計劃,到2019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達4.8萬輛,新建充電站600座,充電樁6.7萬個,滿足7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但是,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提醒,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掣肘,如政策預期不明確,補貼政策滯后,很多地方尚未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不太方便;市場后勁不足,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在幾大限購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戶購買意愿不高等。
展望中外車企積極布局新能源車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限行限號、補貼等多重作用下,自主品牌占領了國內新能源汽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比亞迪、知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上汽榮威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上領先。
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國內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近期在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上表示,將在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長安汽車也成為首家亮出停售燃油車時間表的車企。
與此同時,國內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能力也在逐漸變強。江淮汽車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與應用推廣的企業之一,通過“迭代研發”,江淮汽車已識別、攻關和積累了多項電動車核心技術,形成了產品正向開發能力。
另一方面,受到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強勁的影響,國外車企也紛紛加大在中國地區的投資和生產。記者了解到,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到2020年向中國消費者提供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150萬輛,其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電動出行領域直接投資超過100億歐元。日本豐田汽車為了響應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已經和兩家與之合作的中國企業開始共同研究生產純電動車,并最快將于2019年開始銷售。德國戴姆勒近日也宣布將向中國市場投資6.8億歐元,用于擴大電動車及電池生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歐美日各汽車企業面對中國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厲兵秣馬積極備戰。各國車企緊密跟蹤中國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政策,并積極做出調整和應對。未來,國內外汽車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競爭或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