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Model 3量產版首批30輛車將于7月28日正式交付。而現在Model 3又有新進展,日前特斯拉CEO馬斯克發推文表示:“首臺量產Model 3已下線,現在正在進行最后的質檢,稍后我們會放出圖片”。
只不過,僅有30位特斯拉Model 3車主將會在7月28號舉辦的一場交付party上收到他們的新車。在此之后,特斯拉Model 3的產能將會迅速爬坡,8月為100輛、9月為1500輛、12月為20000輛。
不過特斯拉Model 3的預定量為40萬臺,按照這個速度,要完成這些訂單至少需要等到2019年。
有媒體認為,特斯拉Model 3產能沒法釋放,可能因其電池供應不足。早些時候,特斯拉宣布Model 3將摒棄18650電池而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2170電池,而這些電池將由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生產。
雖然,超級電池工廠年產能可以達到35GWh,但是超級電池工廠要達到預期的35GWh產能,需要等到2020年。
因此,超級電池工廠極有可能無法滿足40萬輛Model 3的需求,這也使得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選址建立新的電池工廠。此前就有報道稱,馬斯克曾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晤,將一處電池工廠選址中國。
與特斯拉有同樣煩惱的,還有老牌車企大眾。根據大眾集團對外公布的2025年的新能源車型規劃,其預期銷量目標為100萬輛。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大眾在2020年之前要推出20款新能源車型。
大眾之所以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型,首先是為了應對歐洲可能在2021年實施的最新排放標準。其次,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會在2020年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大眾也需要因此進行產品的調整。
不過,雖然大眾對于2025年達成10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很有把握的,但動力電池布局方面的欠缺卻不容大眾忽視。大眾研發總監UlrichEichhorn對公司2025年的電池需求做出了預測。其表示:“2025年,我們將需要200GWh的電池”。
Eichhorn的預測,是基于2025年電動汽車銷售量100萬輛。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1.1%,但電動汽車只占全球所有汽車的0.2%。如果說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占到全球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將突破1TWh,相當于數十個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產能。
今年底,國內動力電池的規劃產能將突破200GWh,相關機構預測實際的需求產能則僅僅是40GWh,行業內結構性產能過剩的說法不絕于耳。但如果以2025年為目標,中國占全球50%的動力電池產能來看,起碼還有300GWh的電池產能需要建設,對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市場的缺口足夠大,關鍵活得夠久才行。
只不過,目前國內有電池企業150余家,然而能夠進入主流新能源車供應鏈的企業不足30家,而要想進入大眾等品牌企業的供應鏈,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相關動力電池如果不在品質、性能、規模等方面上下點功夫,即使市場缺口再大想要吃到蛋糕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