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作為中國儲能產業第一個指導性政策,《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瞄準現階段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足、研發示范不足、技術標準不足、統籌規劃不足等問題,明確儲能在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和能源互聯網中的重要應用價值,提出未來10年中國儲能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該政策的制定對于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明確了儲能在我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的戰略定位,必將極大地鼓舞儲能產業從業者、推動中國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一、多種儲能技術的協同共存優勢互補,研發示范、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隨著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電力系統運行中的應用價值逐漸顯現,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都在加大對于儲能技術的引導扶持、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力度,儲能技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局面,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一方面,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先進大容量電儲能技術逐漸成熟,本體性能不斷優化、制造成本快速下降、裝備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大幅提升、示范應用項目大規模部署;另一方面,許多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成本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電儲能技術體系正在不斷被開發出來,儲熱、儲冷、儲氫技術不斷探索,隨著對于儲能原理、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的技術攻關力度不斷加大,也將很快走出實驗室,進入商業化應用。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電力儲能裝機總規模約24.3GW,抽水蓄能占比近99%。僅就電化學儲能技術而言,截止2016年底,已投運項目的總裝機規模達到243.0MW,年增長率超過72%;其中鋰離子電池是裝機規模最大的一種儲能技術,占到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此外,鉛蓄電池、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等也都有廣泛應用。
按照《指導意見》對于“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儲能產業發展的規劃,圍繞儲能技術,我國將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標準體系、試點示范等方面全面突破并形成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力。未來,隨著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分布式微電網等領域儲能商業化應用機遇逐漸顯現,針對不同儲能應用場景的特點,選擇匹配具有相應性能成本優勢的儲能技術路線將成為未來儲能技術應用的主要趨勢,實現多種儲能技術的協同共存、優勢互補。
二、儲能應用場景逐漸清晰,通過機制設計和應用示范提升儲能實際應用效果
隨著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壓力不斷增加、電力系統智能化建設和升級改造需求愈發迫切、用戶側智慧用能和分布式能源網絡發展趨勢日益顯現,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場景日漸清晰,應用價值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
近年來中國儲能市場已經呈現出用戶側儲能應用持續走熱、可再生能源儲能規模化部署、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加速探索的發展趨勢。在用戶側方面,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不完全統計,2000-2016年中國用戶側已投運儲能系統累計裝機規模為128.8MW(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項目),占全部裝機的比例為53%;工商業園區利用儲能削峰填谷管理電費成為熱點應用方式,但也面臨著收益單一、投資回報期長的問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大連、二連浩特、青海等地都在積極規劃規模在數十兆瓦至百兆瓦級的儲能調峰示范電站和多能互補示范工程,推動儲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應用朝著大容量、大規模方向發展。在輔助服務領域,2013年石景山熱電廠調頻儲能項目投運開啟了中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商業化示范,隨著2016年《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發布,電力儲能系統獲得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身份認可,輔助服務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儲能企業開展儲能商業化應用探索。
在儲能應用場景逐漸清晰、示范應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此次發布的《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以儲能應用場景和實際應用效果為核心,明確將“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儲能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發展”列為未來中國儲能示范應用的重點任務,布局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試點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儲能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應用水平和效果。
未來,隨著機制設計的不斷優化和試點示范工程的持續推進,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場站作為聯合體參與電網運行優化,電網集中或分布式接入儲能系統,儲能系統與發電機組聯合或作為獨立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競爭,儲能參與容量市場,售電公司、工商業和居民在用戶側配置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和需求響應,無電地區配置儲能解決供電問題,分散電池資源的儲能化應用等儲能應用模式必將進一步清晰,吸引越來越多的儲能企業在上述領域部署儲能項目,積累項目運行經驗,進一步展現儲能的應用效果,推動中國儲能產業朝著商業化方向快速發展。
三、加速電力市場建設,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儲能多重應用價值回報,助推儲能商業化發展
目前中國儲能產業發展正處在由示范應用向商業化過渡的發展階段,盡管中國儲能產業快速蓬勃發展的穩定預期已經形成,但是經濟性和盈利性仍然是橫亙在中國儲能商業化進程中的最大障礙。在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等領域的儲能項目和企業的調研,目前中國儲能項目建設和運營中普遍存在著儲能缺乏電力系統中的獨立身份認可、儲能接入電網參與電力市場存在諸多障礙、儲能系統建設初始投資成本高、儲能項目運營盈利點單一、項目投資回報期長、儲能多重應用價值無法獲得回報等困難和障礙。為此,產業內關于開放儲能參與全類別電力服務,出臺儲能度電補貼和針對性儲能電價等的呼聲也日益強烈。
發現儲能設施市場價值、提高儲能經濟性的最佳方式是允許儲能技術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各個環節,在不同的場景下與其他技術進行競爭、以價格手段獲取多重應用價值回報。為此,《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加強電力體制改革與儲能發展市場機制的協同對接,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建立儲能等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中國儲能商業化發展。與給予儲能補貼、短期規模化降成本相比,構建公平開放的電力市場不僅可以避免補貼可能帶來的市場扭曲和騙補亂象,而且能夠真正培育儲能市場主題,保證中國儲能產業健康有序成長。
未來,參與電能交易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和需求響應競價,都是儲能發現價格、獲取價值補償的重要方向。結合美國PJM電力市場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英國儲能參與容量市場競標、美國加州儲能替代燃氣機組提供調峰服務等國際儲能市場經驗,在加速電力市場建設的同時,一方面需要給予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地位,允許儲能系統與機組聯合或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形成“按效果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輔助服務價格補償機制,建立儲能容量市場的規則與監管機制,使儲能可以獲得與應用價值相匹配的經濟回報。
四、規劃儲能項目管理、標準化建設和電池回收工作,實現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示范驗證,儲能應用價值已經被廣泛認可。目前國內大量儲能電池企業、能源服務商、系統集成商、電力公司等紛紛開始在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分布式發電和微網等領域規劃部署儲能項目,進行商業化探索。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底,中國已公布的正在規劃和建設的儲能項目規模已經超過700MW。
隨著中國儲能產業朝著規模化發展快速邁進,儲能在項目管理制度、電網接入標準、安全環保規范、系統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制度欠缺也逐漸暴露出來。在示范試點階段“一事一議”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儲能產業商業化發展的狀況。結合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的發展經驗,《指導意見》也未雨綢繆,在保障措施部分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規劃和強調,確保中國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儲能項目管理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對于獨立的儲能項目,除《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已有規定的儲能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按照屬地原則備案,備案機關及其權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規定;在儲能系統回收方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儲能系統制造商承擔回收利用主體責任的回收利用管理體系;在產品標準和檢測認證方面,建立與國際接軌、涵蓋儲能規劃設計、設備及試驗、施工及驗收、并網及檢測、運行與維護等各應用環節的標準體系,實施全壽命周期監管和召回制度。
五、小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十三五”階段,能源領域也進入了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儲能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實現高效智能化能源管控和利用、推動能源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應用價值凸顯。政府和社會對于儲能產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定位逐步清晰,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必然。
經歷了近十年的示范應用,中國儲能產業已經開啟了商業探索,在市場機制、盈利性和規范化方面的問題也越發突出。希望《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制定和發布,能夠促進中國儲能產業突破商業化應用的門檻,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讓儲能技術和產業成為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一、多種儲能技術的協同共存優勢互補,研發示范、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隨著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電力系統運行中的應用價值逐漸顯現,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都在加大對于儲能技術的引導扶持、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力度,儲能技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局面,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一方面,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先進大容量電儲能技術逐漸成熟,本體性能不斷優化、制造成本快速下降、裝備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大幅提升、示范應用項目大規模部署;另一方面,許多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成本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電儲能技術體系正在不斷被開發出來,儲熱、儲冷、儲氫技術不斷探索,隨著對于儲能原理、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的技術攻關力度不斷加大,也將很快走出實驗室,進入商業化應用。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電力儲能裝機總規模約24.3GW,抽水蓄能占比近99%。僅就電化學儲能技術而言,截止2016年底,已投運項目的總裝機規模達到243.0MW,年增長率超過72%;其中鋰離子電池是裝機規模最大的一種儲能技術,占到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此外,鉛蓄電池、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等也都有廣泛應用。
按照《指導意見》對于“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儲能產業發展的規劃,圍繞儲能技術,我國將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標準體系、試點示范等方面全面突破并形成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力。未來,隨著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分布式微電網等領域儲能商業化應用機遇逐漸顯現,針對不同儲能應用場景的特點,選擇匹配具有相應性能成本優勢的儲能技術路線將成為未來儲能技術應用的主要趨勢,實現多種儲能技術的協同共存、優勢互補。
二、儲能應用場景逐漸清晰,通過機制設計和應用示范提升儲能實際應用效果
隨著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壓力不斷增加、電力系統智能化建設和升級改造需求愈發迫切、用戶側智慧用能和分布式能源網絡發展趨勢日益顯現,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場景日漸清晰,應用價值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
近年來中國儲能市場已經呈現出用戶側儲能應用持續走熱、可再生能源儲能規模化部署、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加速探索的發展趨勢。在用戶側方面,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不完全統計,2000-2016年中國用戶側已投運儲能系統累計裝機規模為128.8MW(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項目),占全部裝機的比例為53%;工商業園區利用儲能削峰填谷管理電費成為熱點應用方式,但也面臨著收益單一、投資回報期長的問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大連、二連浩特、青海等地都在積極規劃規模在數十兆瓦至百兆瓦級的儲能調峰示范電站和多能互補示范工程,推動儲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應用朝著大容量、大規模方向發展。在輔助服務領域,2013年石景山熱電廠調頻儲能項目投運開啟了中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商業化示范,隨著2016年《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發布,電力儲能系統獲得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身份認可,輔助服務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儲能企業開展儲能商業化應用探索。
在儲能應用場景逐漸清晰、示范應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此次發布的《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以儲能應用場景和實際應用效果為核心,明確將“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儲能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發展”列為未來中國儲能示范應用的重點任務,布局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試點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儲能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應用水平和效果。
未來,隨著機制設計的不斷優化和試點示范工程的持續推進,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場站作為聯合體參與電網運行優化,電網集中或分布式接入儲能系統,儲能系統與發電機組聯合或作為獨立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競爭,儲能參與容量市場,售電公司、工商業和居民在用戶側配置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和需求響應,無電地區配置儲能解決供電問題,分散電池資源的儲能化應用等儲能應用模式必將進一步清晰,吸引越來越多的儲能企業在上述領域部署儲能項目,積累項目運行經驗,進一步展現儲能的應用效果,推動中國儲能產業朝著商業化方向快速發展。
三、加速電力市場建設,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儲能多重應用價值回報,助推儲能商業化發展
目前中國儲能產業發展正處在由示范應用向商業化過渡的發展階段,盡管中國儲能產業快速蓬勃發展的穩定預期已經形成,但是經濟性和盈利性仍然是橫亙在中國儲能商業化進程中的最大障礙。在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等領域的儲能項目和企業的調研,目前中國儲能項目建設和運營中普遍存在著儲能缺乏電力系統中的獨立身份認可、儲能接入電網參與電力市場存在諸多障礙、儲能系統建設初始投資成本高、儲能項目運營盈利點單一、項目投資回報期長、儲能多重應用價值無法獲得回報等困難和障礙。為此,產業內關于開放儲能參與全類別電力服務,出臺儲能度電補貼和針對性儲能電價等的呼聲也日益強烈。
發現儲能設施市場價值、提高儲能經濟性的最佳方式是允許儲能技術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各個環節,在不同的場景下與其他技術進行競爭、以價格手段獲取多重應用價值回報。為此,《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加強電力體制改革與儲能發展市場機制的協同對接,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建立儲能等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中國儲能商業化發展。與給予儲能補貼、短期規模化降成本相比,構建公平開放的電力市場不僅可以避免補貼可能帶來的市場扭曲和騙補亂象,而且能夠真正培育儲能市場主題,保證中國儲能產業健康有序成長。
未來,參與電能交易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和需求響應競價,都是儲能發現價格、獲取價值補償的重要方向。結合美國PJM電力市場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英國儲能參與容量市場競標、美國加州儲能替代燃氣機組提供調峰服務等國際儲能市場經驗,在加速電力市場建設的同時,一方面需要給予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地位,允許儲能系統與機組聯合或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形成“按效果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輔助服務價格補償機制,建立儲能容量市場的規則與監管機制,使儲能可以獲得與應用價值相匹配的經濟回報。
四、規劃儲能項目管理、標準化建設和電池回收工作,實現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示范驗證,儲能應用價值已經被廣泛認可。目前國內大量儲能電池企業、能源服務商、系統集成商、電力公司等紛紛開始在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工商業用戶側、分布式發電和微網等領域規劃部署儲能項目,進行商業化探索。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底,中國已公布的正在規劃和建設的儲能項目規模已經超過700MW。
隨著中國儲能產業朝著規模化發展快速邁進,儲能在項目管理制度、電網接入標準、安全環保規范、系統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制度欠缺也逐漸暴露出來。在示范試點階段“一事一議”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儲能產業商業化發展的狀況。結合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的發展經驗,《指導意見》也未雨綢繆,在保障措施部分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規劃和強調,確保中國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儲能項目管理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對于獨立的儲能項目,除《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已有規定的儲能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按照屬地原則備案,備案機關及其權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規定;在儲能系統回收方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儲能系統制造商承擔回收利用主體責任的回收利用管理體系;在產品標準和檢測認證方面,建立與國際接軌、涵蓋儲能規劃設計、設備及試驗、施工及驗收、并網及檢測、運行與維護等各應用環節的標準體系,實施全壽命周期監管和召回制度。
五、小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十三五”階段,能源領域也進入了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儲能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實現高效智能化能源管控和利用、推動能源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應用價值凸顯。政府和社會對于儲能產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定位逐步清晰,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必然。
經歷了近十年的示范應用,中國儲能產業已經開啟了商業探索,在市場機制、盈利性和規范化方面的問題也越發突出。希望《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制定和發布,能夠促進中國儲能產業突破商業化應用的門檻,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讓儲能技術和產業成為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