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韶關市人民政府發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文件明確2024年工作安排:做大做強新能源制造產業,抓好明陽異質結二期、金志利二期、東陽光磷酸鐵鋰、盛祥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二期)、新源芯安電解液和新源清材電池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動太湖能谷、松峰等儲能電池項目盡早開工,完善能源設備和新型儲能制造產業體系。
推動外貿穩定增長。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充分利用廣交會等重要展會平臺,組織100家以上企業參展,推動汽車零部件、化工、儲能電池等出口產業發展,助力企業搶訂單拓市場。
原文如下: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4年1月30日在韶關市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韶關市市長 陳志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舉全市之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充分調動各層級抓發展謀發展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有力推動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入貫徹省委“1310”具體部署,認真落實市委“363”工作安排,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新的使命任務、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聚焦省委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篤定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縣域富市“三大戰略”,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市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達98.1%,全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6年達100%,森林覆蓋率達74.52%;實現工業投資增長15.1%,制造業投資增長4.8%;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比全市增幅高0.9個百分點,縣域制造業投資增長16%、比全市增幅高11.2個百分點。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全力以赴穩增長、穩工業、穩投資、穩財政,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有效應對經濟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不足帶來的挑戰,克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困難,持續優化政策服務供給,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
一年來,我們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統籌各方力量,凝聚起推動韶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召開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舉全市之力大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經濟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全市新簽約招商項目1284個、增長271%,其中超億元項目287個、增長90%;預計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超60家、億元以上企業20家,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至33.4%,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5家。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堅持制造業當家,開展全員招商,大力實施產業攻堅行動、科教人才行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興產業集聚成勢。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四大電信運營商韶關數據中心項目全面開工,華天科技、朗科科技、中電鷹碩等項目建成投產,中國算力網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數據應用產業園成功吸引奇安信、鵬城實驗室、共濟科技、中軟國際等企業和科研機構入駐,成功申報成為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新招引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計劃投資68.7億元,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能模具等投資超10億元項目落地建設;新簽約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合同投資額78億元,朗圣藥業、瑞石制藥等投資超5億元項目建成主體工程;全年新能源產業投資超48億元,新源清材等一批投資超20億元項目落戶韶關。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83個,技改投資增長44%,創8年以來最高增速。12個項目被列為廣東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41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成功入選省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改造提升鋼鐵、有色金屬、現代輕工、化工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中南鋼鐵年產特鋼87.9萬噸、增長64.7%,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治理項目108項,獲評省級節水標桿園區;中金嶺南(韶關)功能材料產業園開工建設,丹冶煉鋅渣綠色化升級改造項目建成投產;藍星紡織、華鸝竹木等現代輕工產業項目快速推進;南雄市涂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制造業招商成果豐碩。高規格召開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算力產業大會等15場招商活動,新簽約制造業項目456個、合同投資額689億元,成功引進投資超百億元的太湖能谷和投資超20億元的松峰動力電池、海得儲能電站、上海德衡等一批重大項目。創新動能更加強勁。華科城·莞韶雙創(裝備)中心成功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粵北地區唯一新晉國家級孵化器。新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專精特新企業6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數量為近三年之最。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
(二)大力實施縣域富市戰略,“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
以頭號工程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統籌推進產業興縣、城鎮建設和鄉村振興,城鄉區域實現更高質量協調發展。縣域經濟逐步壯大。集約高效建設縣域產業轉移工業園,重點推進承接產業有序轉移“1+6”平臺,市級主平臺成功爭取省級第一檔首期注入資本金2.4億元,承接產業轉移項目48個、投資額154億元;6個特色產業園區實現新簽約項目93個、簽約額221億元,推動縣域新動工產業項目627個、增長121%,完成投資104億元、增長71.9%,南雄高新區入選全國31個發展農藥產能重點園區之一,翁源創新原料藥產業園被省授予“原料藥監管創新基地”牌匾。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高質量開展1個典型縣、10個典型鎮和60個典型村建設規劃編制,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3個,新建停車位2170個,新增公園綠地4.1萬平方米;完成圩鎮提升基礎工程項目323個,打造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12個;累計創建美麗宜居村912個、特色精品村129個,仁化縣獲授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成功爭取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提三化”示范創建試點,盤活土地1.38萬畝,為城鄉高質量發展騰出新空間。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因地制宜發展高附加值種養業、特色民宿產業,強鎮富村公司、鄉村振興車間運營成效顯著,帶動全市1207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超10萬元、平均達40萬元。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一。2022年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獲評優秀,鄉村振興工作連續五年在省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南雄市入選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縣,始興縣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名單。
(三)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綠美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
實施綠美韶關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新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綠色發展成色更足。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高標準新建11個綠美廣東示范點,超額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64萬畝、林分優化19萬畝,發動社會力量累計植樹30萬株,新增省級森林城鎮數量排名全省第一,在省林長制考核中連續兩年獲評優秀,仁化縣成功入圍綠美廣東競風華活動全省十強。環境保護全面加強。完成148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新建城鎮污水管網382公里,南雄垃圾分類資源化回收利用、翁源循環經濟環保園等項目動工建設,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連續三年獲省水土保持考核優秀等次,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獲省通報表揚,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成為全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連續四年獲優秀等次。綠色經濟快速發展。乳源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實現零的突破,全市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達9家,兩項指標均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完成國家儲備林項目收儲和流轉13.23萬畝,全年實現林業及相關產業總產值270億元、增長10%。
(四)全力擴大有效需求,市場信心進一步提振。
狠抓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全力穩定外資外貿,推動投資消費外貿持續回升。有效投資穩步增長。積極承接國家擴大有效投資政策,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5.41億元、國債資金13.3億元、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專項資金1.89億元,發行專項債券資金102億元,314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11%。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雄信高速、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主線基本貫通,韶關港白土作業區一期工程完成水工主體結構建設,南雄盆地灌區成功入選國家大型灌區名錄。市場消費回升向好。出臺《韶關市促進消費增長十條措施》,開展主題促銷活動超300場,限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26.1%和23.2%。加快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新增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3個,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別增長30%和60%。南雄市、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成功創建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領跑縣或示范縣。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扎實推進新一輪莞韶對口幫扶協作,莞韶產業共建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3個、合同投資額257億元。韶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水運口岸遷建項目順利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韶關聯動發展區、韶關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全年新增各類外資企業29家、實際利用外資3368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95.5億元。
(五)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高質量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深入推進國資國企、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改革,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韶關投資吸引力、區域競爭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穩步發展。設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落實退稅減稅降費23.12億元,全市登記市場主體增加1.5萬戶、增長6.9%。國企改革深入推進。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清退“三無”空殼企業21家,市屬國企經營質效穩步提升,實現營業收入增長30%。財稅金融穩健運行。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和稅收征管改革,實現稅收增長19.2%。制定金融支持制造業、“百千萬工程”若干措施,全市貸款余額1800億元,新增149億元、增長9.1%。組建規模100億元的韶關產業投資基金,完成“AA+”市屬國企資本運作平臺認證。韶關首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過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力開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落實121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7.8%,99.8%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省級政務服務標桿大廳數量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幫辦代辦”做法入選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十佳創新案例,“帶方案出讓”供地模式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首批制度創新案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考核獲全省優秀等次。資源盤活扎實有效。推動62個國有資源資產價值化項目完成投資11.5億元。完成凈地收儲1.68萬畝,新增用地審批面積1.12萬畝,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9174畝,保障產業項目用地6956畝,墾造水田形成指標2223畝,完成拆舊復墾交易1317畝。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著力補齊民生短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8.42%,完成市政府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就業創業更加充分。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1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8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66元,增長5%。民生事業加快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5所、新增學位8280個,成功入選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創建單位,政府教育履職考評居粵東西北地區第一名。在全省率先建設啟用“村醫通”醫保結算系統,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率達72.85%,公共文化服務評價連續四年排粵東西北地區前兩名。社會保障不斷夯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城鄉居保鎮村通”工程村居網點覆蓋率達90%以上。穩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新建7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實現鎮街全覆蓋。
(七)全力抓好風險防范化解,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連續兩年獲得全省信訪工作考核優秀等次,成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提前全面完成違建別墅整治,順利通過國家、省專項辦實地驗收、銷號。積極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風險,保交樓工作扎實有效,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金融風險底線全面守牢。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8.22%,未發生重特大事故。食品安全考核連續兩年獲省考核A級等次,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嚴厲打擊涉黑惡、電詐、毒品、盜搶等突出違法犯罪,群眾安全感和平安建設工作滿意度連續三年排全省前列,始興縣獲授全省首批“平安鼎”稱號,平安韶關法治韶關質量更高、成色更足。
(八)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行政效能顯著增強。
扎實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反對“四風”,帶頭過緊日子,部門公用經費按預算安排總額壓減20%。加強關鍵崗位、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范,嚴格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建議87件、政協提案272件。大力支持人民武裝工作,扎實做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持續優化退役軍人保障服務,軍地協同高效密切、雙擁共建成果豐碩。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進,氣象地震工作精準開展,供銷社工作扎實有力,工會、共青團和婦聯工作亮點紛呈,地方志、外事僑務、檔案管理、老齡、紅十字、慈善、殘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韶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中省有關單位和東莞市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韶關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韶關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占比大,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二是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主動服務企業的意識還需加強,行政審批環節還不夠精簡,辦事效率有待提高。三是民生領域短板突出,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保障不夠充分,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防風險、保民生任務艱巨。四是財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規模小,基本財力不足的局面短時間難以緩解,“三保”支出壓力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凸顯。五是部分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仍有待激發,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需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韶關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必須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從發展大環境看,今年我們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來自國際國內的風險和挑戰仍在持續、不斷呈現新的變化,依然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加時期。但從長遠和大勢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必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國內需求回暖。從韶關自身發展看,我們有“穩中求進”的基礎和條件,韶關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厚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各項惠企扶持政策正加速落地見效,鋼鐵、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步伐加快,餐飲、住宿、文旅等消費需求穩步釋放,社會用電量、新增貸款等先行指標得到改善,將持續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我們有“以進促穩”的信心和底氣,韶關大數據、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速培育、其勢已成,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新豐抽水蓄能項目、新源清材等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快推進,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承接產業有序轉移“1+6”平臺等重大平臺建設提速,疊加專項債、國債等資金撬動作用,將為擴投資、穩增長帶來新的增量、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有“先立后破”的決心和能力,韶關堅持用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激發活力,國資國企、財稅金融、要素保障等各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持續深化,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已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識,廣大干部群眾求變求進的意愿非常強烈,紛紛踴躍投身全員招商、“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等中心工作,煥發出蓬勃干勁和創業激情,必將為韶關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動能。我們堅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干部群眾的奮力拼搏,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通過頑強奮斗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彌補劣勢、增強優勢、形成勝勢,開創韶關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突出以“百千萬工程”牽引韶關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項目攻堅、平臺攻堅、綠美攻堅、美麗城鄉攻堅、改革攻堅、民生保障攻堅,大抓新型工業化、承接產業有序轉移、項目落地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韶關貢獻。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將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更加協調發展
堅持將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全力推進美麗城鄉攻堅,持續用力抓縣域產業、城鄉建設、鄉村振興,奮力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發展壯大縣域產業。加強園區建設,開展全員招商,大抓產業發展,讓縣域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強大的產業基礎上。支持做大做強縣域工業園區,依托對口幫扶、產業共建機制,重點推進樂昌碳中和產業園、南雄綠色植保產業園、仁化新能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始興電子信息產業園、翁源創新原料藥產業園、新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乳源先進材料產業園建設,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100億元,促進縣域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狠抓招商引資,積極引進落戶一批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優質項目,加快東陽光璞泰來、威瑪等項目建設,推動忠信公司發展延伸印制線路板上下游產業,力促大角鹿、鑫塑源等項目早日建成達產。落實聯縣包鎮工作制度,統籌指導鄉鎮(街道)謀劃發展一批鎮域特色優勢產業項目,提高產業發展考核權重,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文旅名鎮、農業大鎮。
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統籌抓好宜居縣城、美麗圩鎮、和美鄉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大力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謀劃推動蓮花新城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加快補齊縣城道路、污水管網、垃圾分類、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短板,擴大教育、醫療、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6個,新增公園綠地4萬平方米,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高質量培育10個以上典型鎮,加快武江區和翁源縣翁城鎮、樂昌市坪石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建設,以點帶面增強鄉鎮聯城帶村紐帶功能。全力抓好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管控和美麗庭院示范村創建,統籌提升一批農村公路、電網、供水、污水治理、垃圾處理設施,打造60個以上典型村。
全面加快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抓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牢固樹立大農業觀,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建設高標準農田12.6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80萬畝以上、產量75萬噸以上。以“一清單兩圖兩表兩平臺”為指引,實施“十業千億”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工程,做大做強高附加值特色產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已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加強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鄉村振興新動能。做大“善美韶農”區域公用品牌,增強國家地理標志、名特優新、“粵字號”農產品品牌效應,全力建好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增強聯農帶農能力。推動一批強鎮富村公司上規上限,助力鎮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動每個縣(市、區)新建或提升鄉村振興示范帶1條以上。
(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全力推進平臺攻堅,大力實施建設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園區、金融、科創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力實施園區建設攻堅行動。做大做強園區平臺載體,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以園區提質發展支撐韶關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承接產業有序轉移“1+6”平臺建設,加快甘棠東片區、湞江片區、翁源創新原料藥基地等片區土地收儲,推動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50個以上,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30億元、增長8%。統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國有企業、民營資本等多渠道投入園區建設,完善園區水電氣路網和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完成標準廠房建設20萬平方米、園區基礎設施投資45億元以上。推動南雄、仁化、乳源等園區擴園提質,完成全市園區土地收儲1.5萬畝。深化新一輪莞韶對口幫扶協作,加快莞韶產業轉移合作園區開發建設,實施“雙向協作”和“雙向飛地”新模式,推動莞韶城一期提質增效,規劃建設“百千萬工程”實訓基地。鼓勵以投帶引,抓好“AA+”市屬國企資本運作平臺管理,拓展與金融市場的業務合作,加快組建產業轉移子基金,增強對園區建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融資支撐作用。
深耕大灣區強化招商引資。深入推進全員招商、專業招商、定點招商,持續增強招商引資質效。開展全員招商,聚焦11條重點發展產業鏈優勢潛力和市場需求,調整完善產業引導目錄、產業圖譜,建立目標企業信息庫,提升精準招商、科學招商工作水平,推動五十億、百億級重點招商項目實現新突破。強化專業招商,加快組建招商項目前期研判團隊、產業專家咨詢團隊、重大項目談判團隊,著力增強商業信息收集、項目綜合評估、招商對接洽談和項目建設服務能力。強化定點招商,加快派駐駐粵港澳大灣區招商隊等駐外招商小分隊,結合莞韶對口幫扶協作,深化與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企業聯合會的聯誼互動,面向大灣區做好招商工作。健全招商引資共建共享協作機制,引導招商引資項目在市縣范圍內合理流轉、擇優落地。加強招商項目全程服務,全面做好項目簽約、落地、建設、投產全鏈條管理,推動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30億元以上。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工業投資躍升工作方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高質量建設制造強市、質量強市,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水泥、現代輕工等傳統支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做強鋼鐵產業鏈,支持中南鋼鐵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發展覆蓋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五金模具等下游環節的高端鋼材品種。推動有色金屬產業延伸發展,力促富氧熔煉鉛鋅同步還原中試平臺項目開工建設、韶冶鋅基新材和稀散金屬回收項目建成投產,同步發展銦及稀散金屬產業,打造好中金嶺南功能材料產業園。推進精細化工產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支持翁源、南雄、高新區(甘棠)、乳源和新豐專業化工園區復核和認定,加快金鴻泰、優貝等項目建設。發揮北江航道優勢,推動水泥建材、裝配式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力促樂昌美倫高端鋁幕墻新材料項目盡快動工,推動樂昌昌雄新材料、武江中開巖棉、新豐綠色建筑新型材料制造等項目建成投產。提升現代輕工產業集群效益,著力建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玩具文具等輕工消費品產業特色園中園。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積極角逐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推進韶關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能模具、中金嶺南新能源汽車高端部件智能制造等項目建設;加強與廣州工控及廣汽、比亞迪等整車企業合作,打造鑄鍛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推動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成套(臺)設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突破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加快“兩園一平臺”建設,用好翁源“省級原料藥監管創新基地”金字招牌,推動金瑞祥、興合生物醫藥、微純生物等項目盡早建設,促進利民制藥廠新產品和朗圣藥業等新企業盡快投產,打造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推進韶華科技續建項目、歐萊新材二期、碩成科技二期、凱榮德玻璃纖維布二期等項目建設,引導金悅通電子擴大產業基地,努力打造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高地。做大做強新能源制造產業,抓好明陽異質結二期、金志利二期、東陽光磷酸鐵鋰、盛祥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二期)、新源芯安電解液和新源清材電池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動太湖能谷、松峰等儲能電池項目盡早開工,完善能源設備和新型儲能制造產業體系。
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賦能韶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韶關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支持樂昌、翁源等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推動廣東嶺南食品工業設計研究院組建運作,深化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在韶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申報省級研發平臺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不少于130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推動1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技改投資增長15%。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爭新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單項冠軍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0家。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新增億元企業2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60家以上,推動30家企業實現年度倍增目標。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強化創新創業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推進韶關新時代“百團千才萬匠”人才工程,引進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高層次人才及團隊來韶創新創業,積極申報創建廣東省大數據人才培訓韶關實訓基地,加快打造大數據產業人才集聚高地。
(三)推動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戰略,全力推進算力高地建設、產業生態培育工作,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構建算力高地。推動數據中心集群供水、供電、道路、網絡等配套設施適度超前建設,確保完成全年投資任務。支持已建成的華韶數據谷、中電鷹碩積極拓展客戶,盡快形成一定算力規模;推動電信、聯通、移動等已動工項目按期建成投產,推進中瀚云、云下科技、萬國數據、上海德衡等項目動工建設,力促騰訊、抖音、電信運營商(二期)等第二批數據中心項目年內動工建設,盡快形成熱火朝天的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場面。實施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數據中心企業重點發展智能計算,加快打造服務大灣區的實時性算力高地。
加快構建產業生態。積極引導大數據上下游產業在韶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高水平舉辦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重點招引上游設備制造企業和下游服務應用企業,培育完整的數據產業生態。全力促進基業電氣、易事特、中興通訊等項目落地建設,打造服務器及配件生產基地。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應用產業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標注基地。推進韶關大數據產業研究院建設,深化與鵬城實驗室合作,進一步完善算力調度中心建設,爭取引進天翼云等云服務企業以及北斗伏羲智能網聯項目,全方位提高基礎算力、云安全等服務能力。推動廣州數據交易所服務基地和全省政務云異地容災中心掛牌落地韶關。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認真落實“數據要素×”行動,推動數據要素與勞動力、技術、資源等要素協同,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深化與奇安信集團合作,加快推進集群一體化安全保障項目建設,筑牢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算力、數據、網絡安全底座。加強園區數字化賦能管理和建設,做好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促進100家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推進廣東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建設,打造包含數據要素集聚、數據治理加工、數據交易流通等完整產業的韶關數據要素市場生態。深化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數據要素與城市治理、應急管理、氣象服務等深度融合,實現社會治理的高效化、便捷化。
(四)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建設,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韶關樣板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進綠美攻堅,全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韶關路徑。
堅定做好提質護綠文章。以林分優化、林相改造為抓手,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著力提升“含綠量”。加快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創建和全域國家森林城市(縣級)創建。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綠化提升,聚焦“四旁”“五邊”非林地,開展“千樹進村綠美家鄉”行動,抓好道路景觀、生態水系、驛道景觀和生物生態四大廊網建設,完成林分優化18萬畝、森林撫育29萬畝,打造推窗見綠、行路成蔭、四時常綠的美麗家園。高標準建設11個綠美廣東示范點,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抓好苗圃基地建設,加快啟動林木、花卉、南藥、茶等種苗選育工作,推動種苗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林長+”治理模式,加強古樹巡查管護,強化松材線蟲等有害生物防治,構筑林火阻隔系統,實現重點地區森林防火監控全覆蓋。
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韶關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工業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大氣面源污染治理,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縱深推進河長制,抓好南雄河坪國考斷面達標攻堅,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工程,消除城鎮建成區水體黑臭風險,提升污水收集率3個百分點以上,確保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農用地分類管理,強化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增效,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效。
深入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著力提升“含金量”。深化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全省林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探索推進碳匯、碳普惠、排污權交易,推動石漠化、紅砂嶺區域落地“林光互補”光伏項目8個以上。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壯大油茶、中藥材、苗木花卉等林下經濟,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科普研學,謀劃推進國家儲備林二期、三期項目,完成油茶新造3.3萬畝、改造提升7200畝,推動茶油外銷出口;全面做好竹子文章,深化與浙江農林大學等院校合作,推動科研成果及林業龍頭企業落地韶關,促進竹資源培育、竹下經濟、竹材竹筍精深加工、竹文旅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水資源和水利工程資產價值,有序發展水上運動、濱水文旅、水利風景區、水養殖等綠色水經濟業態。深化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強有色金屬、石英、輝綠巖等優勢礦產資源規劃利用。
(五)多措并舉擴大有效需求,進一步夯實經濟回升基礎
積極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全力推進項目攻堅,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堅持項目為王,千方百計抓項目促投資,以高質量有效益投資支撐經濟提質發展。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實行優質要素集成供給,精準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提高項目申報通過率、投資效益和后續資金使用進度。全面強化項目統籌調度,推動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30億元以上。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白土作業區一期建設,推進雄信高速、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以及內河航運碼頭、低等級國省道改造升級等項目建設,爭取韶關丹霞機場高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早日開工。抓好重大水利設施建設,推進南雄盆地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翁源縣園洞水庫工程以及6宗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新豐江上游新豐縣段綜合治理工程,建成韶關北江水系河段治理工程。抓好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芙蓉新城內澇治理、市區供水管網和供水設施建設提升工程,推進中心城區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工程(一期)、翁源縣循環經濟環保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明陽光伏發電、三峽光伏發電、國粵韶關綜合利用發電擴建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扎實做好新豐和樂昌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后勁。
全面激發消費潛力。打好促消費“組合拳”,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實施區域消費中心城市能級提升行動,培育做強“品善美·韶城薈”市級消費節品牌,推動汽車、家電、餐飲等重點領域常態化促銷,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用好乳源瑤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做大做強批發業,新增限上批發零售企業30家以上。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鼓勵傳統零售行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強農村充換電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便利優質工業品下鄉和鮮活農產品進城,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做優商圈經濟,支持摩爾城、保利廣場、風度名城等重點商業綜合體發展首店經濟、假日經濟,改造提升興隆街,打造時尚消費地標。做活夜間經濟,推動百年東街、孟洲壩夜市等夜經濟向商文旅融合發展,爭創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持續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爭創一批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新建或升級改造商貿中心、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10家以上。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力爭全年接待游客數、旅游收入增長10%。全力打造龍頭景區,加快推進丹霞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盤活曹溪文化小鎮項目,改造提升珠璣古巷、梅關古道,帶動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溫泉康養旅游,推進嘉華美泉谷、龍泰溫泉度假邨、江灣溫泉、始興快樂東方旅行度假村等項目建設,推出溫泉旅游精品線路。積極發展體育經濟,辦好丹霞山徒步、騎行、馬拉松等系列體育賽事,發展汽車越野、定向運動等休閑體育,打響“戶外運動天堂”品牌。實施旅游產品和景區品質提升行動,新增A級旅游景區3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舉辦丹霞機場通航城市文旅推介會,加強與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合作,完善旅游形象宣傳營銷體系。
推動外貿穩定增長。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充分利用廣交會等重要展會平臺,組織100家以上企業參展,推動汽車零部件、化工、儲能電池等出口產業發展,助力企業搶訂單拓市場。落實中央和省進口貼息政策,促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零部件進口,支持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優化供給結構。積極參與海絲博會、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大會,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推動利用外資穩步增長。加快推進韶關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水運口岸遷建等重點項目建設,豐富韶關外貿平臺,吸引產業集聚。
(六)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用好用足改革“關鍵一招”,全力推進改革攻堅,實施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接軌的營商環境。
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對標省營商環境評價要求,聚焦薄弱環節謀劃實施一批改革任務,重點補齊市場準入、市政公用服務、獲得金融服務等指標短板弱項,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滿意率持續提升。全面優化政務服務,推進縣鎮村政務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新上線“視頻辦”事項50項、“免證辦”事項150項,新增企業“一件事”不少于10項,縱深推進“一網通辦2.0”試點建設,提升辦事便捷度。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改革,并聯審批率、聯合驗收率分別提升至50%、60%以上。深化“不能說不行,要說怎么辦”改革,建立企業訴求閉環管理和全程快速響應機制,常態化開展暖企行動,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努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開展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對不作為、亂作為、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實行“零容忍”,努力打造“廣東營商環境·韶關最低成本”的優良營商環境。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煥發國資國企發展新活力。深化激勵約束機制改革,一企一策設置考核指標,強化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等聯動指標掛鉤機制。推動市屬國企轉變觀念、拓展發展思路,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綠美生態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重點聚焦大數據及配套服務產業、城市更新、基礎設施、新能源、礦產、林業、農業等領域,謀劃布局實施一批好項目,推動市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增長6%以上。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加強企業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動態清理無業務、無貢獻、無法實現功能的企業,確保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政府有稅收。
統籌推進擴權賦能改革。實施“菜單”式改革,確保擴權賦能事項“接得住、用得好、滿盤活”。嚴格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市縣兩級新一輪機構改革,抓好新機構轉隸組建和工作銜接。深入推進擴權強縣、強縣擴權改革,將一批市級行政職權調整由縣(市、區)實施,賦予縣域更多自主權。建立健全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市對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及支出責任分擔比例,強化市級財政統籌調控能力,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深化鎮街體制改革,調整完善鄉鎮(街道)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重點抓好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改革,支持南雄完成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任務。
深入開展要素保障行動。全力破解要素制約,提升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保障能力。深入開展“節地提質”攻堅行動,深化“批征供用”一體化改革,力爭掙取市級可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5000畝以上。深化湞江區、武江區征拆體制改革,加快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用好用足省級產業用地分級分類保障政策,實現重點產業項目省指標應保盡保。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力抓好乳源桂頭、仁化董塘、始興羅壩、南雄湖口等4個國家和省級試點項目,以及樂昌北鄉、新豐馬頭等10個市級試點建設,引領帶動各地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著力培育出一批“百畝方”“千畝方”,為韶關高質量發展騰挪出新空間。抓好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應急轉貸、政府性融資擔保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力度,壓減小微企業和“三農”群體擔保費,推動涉農貸款穩定增長,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貸款、科技創新貸款增長10%以上;分層次、全周期、全鏈條扶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推動歐萊新材等優質企業盡快成功上市。
(七)全力推進民生保障攻堅,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完善就業支持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全面落實穩就業促發展惠民生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推動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城鄉勞動者做好職業技能培訓,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擦亮“韶州客家菜”“韶關保姆”“丹霞月嫂”品牌。穩步推動企業職工醫保單位繳費費率由5.5%階段性下調至5%,降低企業用工成本,促進群眾就業。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根據人口變化趨勢科學合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學前教育“5085”普惠工程,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19所,新增公辦學位14860個。加大芙蓉新區高水平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供給。加快創建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推動仁化縣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并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統籌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加快曲江中職新校建設,推動市中職、曲江中職、樂昌中職、始興中職創建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實施技工教育“強基培優”計劃,加快推進市技師學院“擴容提質”項目、南方技師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設。支持韶關學院申辦碩士學位點、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加快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推進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進“新強師工程”,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水平。
全力建設健康韶關。實施好“1·333+N”區域衛生健康新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健康服務水平。完成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遷建,加快市婦幼保健院二期、粵北區域職業健康醫學中心、粵北人民醫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市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加快全市公共衛生監測預警平臺系統上線,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人員下沉為核心,扎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發展壯大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推行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落實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加強醫保基金監督管理,堅決守好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大力推進衛生城鎮創建攻堅行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謀劃建設一批文化項目,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南昌起義部隊革命活動舊址(犁市當鋪)展示中心、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基礎性裝修和陳列布展等項目建設。積極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持續推動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新建一批風度書房并拓展服務功能。開展非法衛星電視接收設施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衛星電視傳播秩序。
兜牢社會保障底線。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和邊緣戶返貧。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有條件的城鄉居民積極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促進基本養老保險提質增效。拓展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范圍。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運營。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強化產業技能人才支撐。二是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改善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三是推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四是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幫扶行動。五是新開工改造市區城鎮老舊小區50個以上。六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七是深入推進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八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九是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十是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八)統籌發展和安全,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扎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抓好糧食生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行田長制,大力推進撂荒地整治復墾,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抓好糧食和物資應急儲備倉房項目謀劃,強化糧食收購、銷售行業監管,不斷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整改,提升糧食安全保障和應急調控能力,堅決把老百姓的飯碗端穩端牢。
全面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縱深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韶關法治韶關。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搶和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推進“無毒韶關”建設。完善村(社區)網格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推動社會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大力開展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法治服務能力,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全面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從嚴壓緊安全生產責任,抓好道路交通、消防、自建房、建筑工地、危爆危化品、工貿企業、非煤礦山、城鎮燃氣、森林防滅火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全面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體系,加快粵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培育壯大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大力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提升提質行動,全面加強安全監管,堅決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風險。聚焦財稅、房地產、金融等重點領域,全面加強監測防控,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和組織收入,抓好土地、礦產資源出讓,嚴密落實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嚴格審核新增政府舉債建設項目,優化項目設計和壓減政府投資項目概算,兜牢財政穩健運行底線。穩妥推進房地產行業風險防范處置,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金融投資風險反詐宣傳教育,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理財等各類金融詐騙活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各位代表,目標催人奮進,使命考驗擔當。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韶關實踐,加快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熱切期盼。我們必須擔當起這一重大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眾望,從自身建設抓起,全力以赴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們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要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提升政府工作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我們要加強效能政府建設。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全面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持續提升政府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以一往無前、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全力推動政府各項工作上新臺階。我們要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堅決整治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財力用到為民辦實事上。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實干鑄就偉業,奮斗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開創韶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