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苦心研究多年都沒成的東西,終于被我們攻破了!
據報道,我國科研團隊正式完成海水制氫項目測試,預計可將成本降低到0.4元/立方米。有望取代石油成為主要能源。我們又拿下了世界第一,甚至有希望解決“為石油爭得頭破血流”的世紀難題。不少外媒對此議論紛紛,提出質問:“中國技術真的能有那么厲害?”
01 海水制氫誰能做到?
21世紀以來,石油推動著世界工業發展。如今地球剩余的石油資源僅夠用50年,它自然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而氫能憑借其安全、無污染、可再生等特點,被認為是替代石油的新希望。數據顯示,利用氫能源的汽車,續航力可達燃油車的2倍。北京冬奧會上,氫能公交車完成了7200余次的接駁任務,用精彩的表現力證了氫能的實用性。便民出行只是氫能實力的冰山一角。其潛力還可以發揮在航空航天、發電等領域,可以說是國際局勢的重要“棋子”。誰能掌握氫能源,誰就在世界科技競爭中拔得頭籌。
遺憾的是,氫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需要從淡水資源中提取。現成的淡水資源過于珍貴,所以傳統制氫技術選擇將海水轉化為淡水再進行提取。這個步驟成本極高,使其遲遲無法實現商業落地。西方各能源公司花費50余年尋找“海水直接制氫”的方法紛紛失敗。丹麥能源集團甚至為此付出了破產的代價,最后只能絕望感嘆:“海水制氫行不通,沒有人可以做到”。
02 中國海水制氫成功開車
近日,由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組群)鄧德會研究員和劉艷廷副研究員團隊自主開發的250千瓦級海水制氫聯產淡水裝置完成建設并成功開車,為海水制氫聯產淡水新技術的進一步工業化應用提供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支撐。目前裝置運行平穩,海水處理量600噸/年,氫氣產能40萬標方/年,氫氣純度≥99.999%,產生的淡水在滿足自身電解需求的基礎上,額外聯產淡水120噸/年,淡水鹽度≤40ppm,副產高附加值濃海水150噸/年。
東方電氣集團與謝和平院士團隊專門研制了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9m×7m×3.5m)以及海上風電智慧穩定供電系統,首次實現了海上風電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制氫的一體化技術,在真實大海中利用海上風電驅動海水制氫,突破了海上復雜環境、風電波動性對海水直接制氫的影響,形成了抗海洋復雜環境的相變遷移海水直接制氫原理技術,建立了針對海洋波動環境的相變遷移模型并研究了波動性海浪對相變遷移過程的影響,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海水制氫漂浮平臺的設計策略,驗證了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海水直接制氫裝備的可靠性與并聯式運行的可行性,在3-8級海風、0.3-0.9米浪高的真實大海環境下連續穩定運行10天,為未來海洋能源裝備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03 新世紀能源之門被中國推開
據調查,我國科研團隊是利用了多孔隔膜水蒸發電法,從源頭解決了耗材問題,由此將氫能制備過程打到了“白菜價”。借此,氫能源的成本下探近8成,普及難度大大降低,將制氫成本降至0.4元/立方米,這一價格僅為傳統制氫技術的八分之一,使得氫能源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聞此消息,歐美新能源圈瞬間炸鍋稱:“新世紀的能源之門或被中國推開”。可再生能源制氫現狀與未來究竟如何?中國水電解制氫及綠氫綠氨技術要求已經達到了怎樣的高度?氫能技術裝備與智能制造將為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作出怎樣的貢獻?
10月16日,2024氫能產業大會(CHIF1st)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大會將圍繞氫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包括制氫、儲運、應用等關鍵環節,展開深入研討與經驗分享。歡迎氫能各界人士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趕超,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在前沿科技上的潛力不容小覷,“一個真正的能源強國正在崛起”。據報道,量產后的氫能源價格低、無污染,擠走石油的市場份額只是時間問題。據悉,東方電氣集團豪擲3000萬,只為加速新能源商業化。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買石油也可能像買菜。而一旦手握石油資源,想必石油與美元掛鉤的局面也會受到動搖。未來,隨著海水制氫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氫能源將逐漸取代石油,成為世界主要能源,人類將徹底告別“為石油而戰”的時代,迎來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素材來源:大連化物所、東方電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