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基特)建立動力電池生產工廠,為此,大眾打算投資近十億歐元促成此計劃。與此同時,大眾還宣布了其在電動化方面的一系列規劃。
5月14日晚間消息,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基特)建立電池生產工廠,為此,大眾打算投資近十億歐元促成此計劃。
同時,大眾監事會提出,針對曼恩能源方案(ES)和德國倫克公司(RENK AG),管理董事會應該通過合資企業、合作伙伴、全部出售或部分出售等方式,為集團在機械工程領域拓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大眾還“重拾”了TRATON SE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決定在2019年夏休前進行籌備。
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主席Hans Dieter Pötsch表示:“專注于核心業務對集團至關重要。”他稱,希望通過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形式,確保集團的電池產能,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拓展集團在歐洲的產能,以支持其發展計劃。
而對于目前的大眾來講,電動化絕對稱得上是其核心業務。2015年,大眾深陷“排放門”丑聞,之后,集團的戰略中心開始逐漸向電動化轉移。
根據大眾最新規劃,未來10年,集團將向市場推出近70款全新電動車型,其中,基于集團電動化平臺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預計將達到2200萬輛。這意味著,在歐洲和亞洲,其對電池的需求量將增加至每年300億瓦時以上。
為此,大眾先是在2018年簽署了價值480億美元的動力電池訂單,后又宣布將與韓國電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合作生產電池。這引起了其電池供應LG化學的強烈不滿,有報道稱,LG化學曾威脅大眾,如果大眾與SK Innovation生產電池,就停止供應電池,“逼得”二者合作“告吹”。
如此來看,大眾CEO迪斯的論斷是如此正確。他曾表示,從長遠來看,集團最好不要依賴亞洲電池供應商。
如今,大眾終于在電池方面下定決心“自給自足”。根據其官方規劃,集團正處于“強化電池實力計劃”的第三個階段:與合作伙伴合資建立超大型工廠,分攤電池生產的大量資金投入,工廠或將選址德國。
其他幾個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與實力強勁的電池供應商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SKI、LG化學和寧德時代是第一階段的主要合作供應商;第二階段,建立強大技術團隊,深入研究鋰電池的開發與生產,目前,其位于薩爾茨吉特的卓越中心聚集了負責電池開發、采購和質量控制的專業人員,集團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電池試生產;第四階段,在歐洲建立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生產工廠,對此,大眾計劃與美國公司Quantum Scape合作,尤其在固態電池生產領域。
為了保障電池能順利生產,大眾還與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未來鋰產品的供應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據此,贛鋒將在十年內大眾提供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與此同時,大眾面向未來開展一系列研究。其中,為了減少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眾正計劃降低電池的鈷含量。目前電池陰極鈷含量為12%-14%,大眾計劃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其減少至5%,甚至最終實現電池無鈷化。此外,大眾聯合其歐洲合作伙伴組建歐洲電池聯盟,計劃于2020年初啟動電池研究,據了解,該研究項目將聚焦電池的整個價值鏈,覆蓋原材料、電池技術到回收的各個領域。
規劃明確,步伐穩健,大眾在電動汽車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而此次德國電池工廠建成后,其電動化進程必將提速。
5月14日晚間消息,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基特)建立電池生產工廠,為此,大眾打算投資近十億歐元促成此計劃。
同時,大眾監事會提出,針對曼恩能源方案(ES)和德國倫克公司(RENK AG),管理董事會應該通過合資企業、合作伙伴、全部出售或部分出售等方式,為集團在機械工程領域拓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大眾還“重拾”了TRATON SE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決定在2019年夏休前進行籌備。
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主席Hans Dieter Pötsch表示:“專注于核心業務對集團至關重要。”他稱,希望通過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形式,確保集團的電池產能,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拓展集團在歐洲的產能,以支持其發展計劃。
而對于目前的大眾來講,電動化絕對稱得上是其核心業務。2015年,大眾深陷“排放門”丑聞,之后,集團的戰略中心開始逐漸向電動化轉移。
根據大眾最新規劃,未來10年,集團將向市場推出近70款全新電動車型,其中,基于集團電動化平臺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預計將達到2200萬輛。這意味著,在歐洲和亞洲,其對電池的需求量將增加至每年300億瓦時以上。
為此,大眾先是在2018年簽署了價值480億美元的動力電池訂單,后又宣布將與韓國電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合作生產電池。這引起了其電池供應LG化學的強烈不滿,有報道稱,LG化學曾威脅大眾,如果大眾與SK Innovation生產電池,就停止供應電池,“逼得”二者合作“告吹”。
如此來看,大眾CEO迪斯的論斷是如此正確。他曾表示,從長遠來看,集團最好不要依賴亞洲電池供應商。
如今,大眾終于在電池方面下定決心“自給自足”。根據其官方規劃,集團正處于“強化電池實力計劃”的第三個階段:與合作伙伴合資建立超大型工廠,分攤電池生產的大量資金投入,工廠或將選址德國。
其他幾個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與實力強勁的電池供應商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SKI、LG化學和寧德時代是第一階段的主要合作供應商;第二階段,建立強大技術團隊,深入研究鋰電池的開發與生產,目前,其位于薩爾茨吉特的卓越中心聚集了負責電池開發、采購和質量控制的專業人員,集團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電池試生產;第四階段,在歐洲建立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生產工廠,對此,大眾計劃與美國公司Quantum Scape合作,尤其在固態電池生產領域。
為了保障電池能順利生產,大眾還與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未來鋰產品的供應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據此,贛鋒將在十年內大眾提供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與此同時,大眾面向未來開展一系列研究。其中,為了減少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眾正計劃降低電池的鈷含量。目前電池陰極鈷含量為12%-14%,大眾計劃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其減少至5%,甚至最終實現電池無鈷化。此外,大眾聯合其歐洲合作伙伴組建歐洲電池聯盟,計劃于2020年初啟動電池研究,據了解,該研究項目將聚焦電池的整個價值鏈,覆蓋原材料、電池技術到回收的各個領域。
規劃明確,步伐穩健,大眾在電動汽車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而此次德國電池工廠建成后,其電動化進程必將提速。